管理企業重要的四項數據
成功企業兩個基本條件
1. 產生利潤
2. 產生現金流
企業獲利的三個階段
1. 募集資金購買資產
2. 利用資產產生營收 (轉換為銷售)
3. 把銷售轉換為利潤
衡量財務績效
股東權益報酬率 <==衡量運用投資人資金獲利的能力
獲利流程的第一個階段
募集資金和貸款 <== 注意槓桿比 長期貸款/長期資金總額 <50% 愈少愈好
第二個階段 現金管理有關
利用資產創作銷貨收入再賺回現金
資產週轉率=銷貨收入/長期資金總額,衡量企業利用資產創造銷售收入的能力,數值愈高代表資產利用愈有效率
第三個階段 企業整體經營效率
共同標準 股東權益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 => 衡量企業利用從股東所募集的現金,創造利潤的效率
財務槓桿比率 => 衡量企業募集現金購買資產的效率
資產週轉率 => 衡量企業利用資金創造銷貨收入,產生現金的效率
純益率 => 衡量企業利用銷貨收入創造利潤的效率
改善資產週轉率
1. 利用現有的資產,提高銷售收入
2. 使用較少的資產,維持相同銷貨收入
EX:縮短應收帳款天數即為維持相同銷貨收入而減少資產的方式
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可能的對策
1. 提高財務槓桿比率 => 比率愈高銷售計畫就愈重要,這是雙面刃。
銷售好,獲利加成。若衰退,所需付的貸款利息也將負面加成。
2. 改善資產週轉率
3. 改善純益率
會計弊端從何而來
資產負債表
一般人對於利潤和現金流量混淆不清,而讓不法企業有機可乘
1. 資產估價方式 (利用以下有利的方式高估資產價值)
a.原始購入金額 b.原始購入金額扣除耗損 c.現在的出售價格 d.重置價格
每一種估價方式各有優缺點,都會影響財富總額(ex. 相機資產估價:二手賣出折扣比率,亦或是購入價)
2. 捏造不實資產
3. 低估現有的負債
4. 刪除現有的負債
資產負債表不可當為"事實"的報表,因報表上的財富基本上是根據假設。
損益表捏造方式
1. 高估銷售收入
2. 低估成本
(記住企業利潤未必反映現金的收入或支出)
許多財務醜聞的原因,在於業者可以操縱"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的數字。
Brues 07/11/2009 整理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