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漢的第6堂課 1946至1947 於紐約金融機構授課內容重點整理
安全邊際重要性
這是從 已絕版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論投資" 內容中節錄出來的 作者 Janet Lowe
裡頭有加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把安全邊際當個主題串起來
未來盈餘在證券分析中所扮演的角色
獲利能力
1. 過去的獲利能力
2. 未來的獲利能力
未來一段期間內的平均獲利能力 建議可用5年期
未來的獲利能力只能藉由其近期的本益比或過去的平均盈餘顯示來評估(並加入自己定義的合理成長率)
當你看好一家公司,你在評估未來的盈餘來作合理股價判斷時,若不參考過去的獲利能力
你很有可能會偏頗,因你的作法可能已先接受了一個價格,而你自認為可以找到合理的的優化,並說服自己該價格合理而買進,這是很危險的
雖然價值(價格)的決定因素在於公司未來的盈餘能力,而非在過去的獲利但因連續性因素,未來的盈餘能力也確實與過去獲利能力存在著粗略的關係或是連續性
因此在一般狀況 分析師很值得在分析作業一開始就密切注意過去的獲利,然後再進一步的研究中,用過去的獲利數值來調整未來的預期獲利。
你無法單純根據未來的預期獲利買到理想的投資證券
過去的獲利與未來預期的盈餘中的差異,則會由你自己對該股票所設定的安全邊際已夠高,而讓妳能在未來的獲利十分接近過去的水平,降低差異風險
亦即一家公司的過去盈餘如果能夠提供夠高的安全邊際,這就會是一個穩健的投資。
因而選擇投資標的時,應該要以適當的過去獲利範圍做為起點,並加上一個夠高的安全邊際。
當你全面分析某檔股票並決定是否該買進或該賣出時,最適當的方法應該包含未來獲利能力預估值,然後再乘以你對該股主觀認定的適當倍數,但這個倍數必須在合理的變動範圍內。
即使我們知道某公司在銷售及獲利能力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也不太可能很準確地預測其股價的變動。唯有夠高的安全邊際能降低風險,幫助你達到預期的資本利得。
Brues 2009/0702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