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若還埋著頭,這輩子就別想退休 --- "不再是溫水般的通膨活力"

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
“Living costs – including food, clothes, shelter and medical care – are going higher and higher.”
http://www.ft.com/cms/s/0/cdca5598-aae8-11df-9e6b-00144feabdc0.html
內容大致上是在提世界各地低勞工成本的國家,勞工意識抬頭爭取提高最低工資的事件

這也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中國勞動人口逐漸加薪,帶動了原本低勞動成本國家的勞工爭取最低工資
造成許多產品慢慢漲價的壓力,除非你不買任何的商品,否則你手上的錢購買力愈來愈弱的速度將加快

前富士康事件,一口氣增加中國勞動成本的最低工資,這無疑是在這逐漸上漲物價中突然澆了一桶汽油
讓大家瞬間感受到這股熱度
以往慢慢上漲的工資,其實物價可以在讓消費大眾無感知的情況下逐漸的反應
然而突如其來的事件,就好比突然間揭開這通膨怪獸的面紗,讓它大剌剌的正式登場
隨著地球上可用的石化能源愈來愈少 即使已積極發展替代能源 但仍需依賴石化能源幾十年
能源價格誓必愈來愈高
再來低勞動人口國家的勞工意識被逐漸無法負擔的生活必須品費用刺激下逐漸抬頭,最低工資不斷上漲
業者只有兩條路可走
1. 壓縮獲利空間
以電子業來說,這其實只有在市場已能接受的自有品牌才較有機會執行,代工廠的利潤空間通常都已很小
2. 提高售價
以電子業來說,這也唯有市場上能接受的一線品牌才有機會以成本為依據調高售價來維持毛利

針對這個趨勢讓我有兩個想法
1. 投資是退休途徑中必要之惡
長期來看,通膨壓力一定愈來愈大,一般像我一樣的上班族依每年微幅調薪是完全沒辦法抵抗購買力快速減弱的趨勢,這最終將面臨到了退休年紀無法退休的窘境。若離不開上班族的命運,那唯有投資一途才是解答。慢慢的人們會意識到這情形,而也會慢慢的願意把錢抽離超低利率的定存而投入市場,政府會因要冷卻市場而提升利率,市場資金豐沛,快速流竄將造成股市激烈波動。但終究利率並無法高到90年代的水準,無法與優良企業的報酬相比擬,所以我會選擇將資金投入優良企業。
2. 企業投資將以高毛利及品牌大廠為主
高毛利且工資所佔費用比率低的公司要因應勞工成本上升的空間較大,品牌大廠較代工廠有更彈性的定價空間,這也是在代工廠方面長期我並不會想去投資的原因,管它接了什麼大單,在台灣OEM, ODM競爭之激烈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在代工領域有誰能與大哥大鴻X拼個輸贏呢? 主要是它零件自製率太高,效率太好,成本可以互相cover,一般的代工廠還需要協力廠,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協力廠其實是很多問題的來源,主因幾乎大部份都不是控制在我們的手裡,會造成很多的無形成本;就好比方同一家協力廠,放在公司內部當一個子公司與單純當一個協力廠就有差異,而這些差異都是一道道的成本。
因而對我來說未來投資是必要的,投資也將以高毛利、工資所佔費用比率低及品牌價值大的企業為主。
這只是我單純的想法,不同的意見也請多多益善

Have a nice day!
Brue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