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些朋友可能會和我一開始一樣
當機會來臨了 自己在分析判斷一家公司的能力還沒有俱備 只能眼睜睜的看機機會流逝
看了峰與谷 書裡有寫,當你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 想像若你完全不害怕不恐懼時 該怎麼作 該往哪走 那就是你的方向
引述這一段話是要說明 冷靜或是冷眼看待市場 別讓它對你的情緒有波動
然後呢 機會來的時候 簡單的判斷一家公司的內含價值也可以為你帶來預期的獲利
判斷的方式為 預估未來十年能產生的現金流入 再將其折現(預估十年是個比方,這個是表示你的目標是在十年內回收投入的資本,此部份跟債券的利率有關係,當利率高時,預估的回收年數要少,利率低時,預估的回收年數要多,至少報酬率要優於債券,否則就投資債券就好了,畢竟在相同的情況下債券的風險較股票來得低)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運用 EPS (可以使用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觀念來看)
再由歷史資料(尤其是近五年) 推算一下它的成長率為何
每年以相同的成長率來估算(保守的話也可以假設0成長) 然後再折成現在的價值
折現方式為以債券利率來換算 如假設債券利率為 a%
若預估未來十年的EPS為 b1 b2~b10
折現的方式為 內含價值== b1+b2/(1+a%)+b3/(1+a%)^2+.....+b10/(1+a%)^9 由此就可以很簡單的粗估一下目前的內含價值
算的很簡單,但是以上有幾個難點
1. 判斷該公司是屬於穩定成長型的公司
2. 所有的值都是預估的,準確性需看個人對該公司及產業供應的了解
3. 估出來的數值應有一個範圍,在這範圍裡的每一個數值都對應一個不同的風險系數
欲克服以上不確定性造成損失的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葛拉漢所提倡的 安全(風險)保障倍數
簡單的說也就是 除上一個安全系數,理論上這個安全係數可以承擔分析誤差上的大部份風險
這個安全係數當然是因公司因產業而異
打個比方來說
以中華電信為例
這公司的收入極其穩定 因固定的線路費的收入的穩定,而使得收入大幅變動的機率很低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若你判斷該公司的折現值為 每股 60 NT 因投資該公司的風險很低(收入大幅變動的機率很低,可預期性很高)
所以你可以在60NT以下開始建立部位,這計畫讓你能在規劃年數裡回收投入的資本機率很高,風險很低
若另一家公司的獲利變動很大,可預測性很低,那表示風險很高,此時
若你判斷該公司的折現值為 每股 60 NT,則建立部位的價格就應在於 60 /安全(風險)保障倍數(SF)
這個SF 就端看你對該公司該產業的了解來定
其實還蠻簡單的 不過就是一台要耐心的分析,並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耐心的追踨並等待
留意每季的報表 在預期內且穩定向上的公司 只要價位到了 就可以逐步建立部位 之後只要留意每季的報表即可
以上是我自己的淺淺的看法 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討論 討論
Have a nice day!
Brues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