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燈M模式 相機M模式 離機閃)

(無閃燈 現場光 感謝馨的妹妹捧場當活動人像被攝者)

這一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閃燈的使用方式 在這陣子讀了一本相當不錯的入門書
練習試拍了幾次及這次訂完婚與該飯店人員協調讓我們在該飯店裡這個"超大攝影棚" 練習自助婚紗的拍攝後 算是有些許的心得 不敢獨享 整理出來分享給跟我一樣的閃燈的初哥 初姐...
以前有購入過 SB-80 DX 搭配著自己的D70 D2H 使用 然而浪費了一顆好燈
購入後真的很少很少使用 後來也就賣了 當時在自己拍攝習慣下 其實好好利用自然光源就足夠
而今準備自己拍婚紗的過程中發現 沒有一顆燈真的是在人像的拍攝創作上會有諸多的限制
因而購入了SB-600 當然或許會有人疑問為何不購入SB-900 主要原因有幾點
1. SB-900 太大太重 因要帶出國 想以輕便又不失功能的燈為主 往後也會常常帶在身邊
2. 價格上的差異
3. GN值相差 4, 不是特別明顯
4. 燈所涵蓋的焦段 SB-600 在我用來拍攝影像已足夠
5. 只帶一隻外閃,離機閃會以內閃控制,先不需另一只SB-900或800來當主控燈
6. ttl 再聰明也是有侷限 搶拍方便性當然不在話下,但最終大部份會使用離機M模式下兩燈的差異相對較小
7. 往後若有機會需要離機雙外閃,再購入SB-900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還沒到該情況下
其實塊頭大小真的是最主要的考量,畢竟打算帶2機5鏡一外閃出門兩個月下 在多方考量最終還是選擇SB-600, 在NG 5162 背包下剛好可以放入2機5鏡,閃燈則放置於側邊的外帶
畢竟這些都是考量個人因素下的決定,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攝友 所以僅供參考就好囉 ^Q^
以下就回到正題 "你比閃燈聰明"
手札有出一本"閃燈攝影聖經" 這本真的很不錯,很適合跟我一樣對閃燈了解不深入的初哥初姐
其實我對什麼聖經之類的書很排斥 很多知識都是人外有人 當自己以為已經滿了 自然就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 成長也就停止
這本書我是從高雄大學圖書館借的 讀完之後發覺真的獲益不少 就以這一陣子的經驗整理一下來分享
以前在使用閃燈就是掛在機上 TTL 似乎可以滿足大部份的需求 畢竟Nikon的閃燈是大部份攝友公認的神燈(實際上就看每個人的使用狀況)
然而若要更進一步了解的話就得更深入的學習,而我則是因為要拍攝的題材不得不去更深入的了解閃燈的使用
以下就分幾個階段幾種組合來說明
1. TTL + P模式(相機)
<== 這組合我從沒使用過 但似乎是一般入門搶拍的好方式 對於不想得太複雜的攝友還蠻合適的
2. TTL + A模式(相機)
<== 這對於環境光源及人物背景掌控有一定要求時可以使用 (光圈調大整個環境變亮,反之則變暗,主體亮度則不變是由TTL控制出光量)
TTL 上的閃燈補賞可以控制人物的亮度 而A的改變可以控制整體光線及場景的景深,但要注意同步快門速度
3. TTL + M模式(相機)
這組合在不是搶拍的情況下是一個很理想的工具,就像我們自己在拍人像時 有很充裕的時間去配置場景及預拍效果確認
這組合的重點在於我們希望有在閃燈補光主體下對背景環境的光源亮度的控制
TTL 是拍攝主體補光 +/-閃燈補償可決定主體的亮度
而M模式下 快門速度S可決定背景亮度 A光圈大小則應用在決定背景的亮度
步驟:a.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可以事先以相機M模式先決定背景的拍攝結果,在使用DSLR下很方便可以事先預拍調整至想要的結果後記住光圈快門組合
b. 再來開啟閃燈TTL實際拍攝後再+/-閃燈補償決定主體亮度
以上三點在拍攝時記得若是以對完焦再重新構圖的拍攝方式,在對完焦時要FV鎖住閃燈的出光量,否則TTL會以相機內設定的對焦點來判斷該點閃燈需要的出光量
4. 閃燈 M + M模式(相機)
這是目前我離機閃最喜歡使用的方式,好處是只要確定閃燈的出力大小,在ISO及光圈不變下,我可以等距離移動閃燈即可得到相同的光量,也不用對焦時使用FV鎖,畢竟閃燈出力是固定的
這個在對於我們自助拍婚紗實是一個很棒的方式,畢竟定時拍攝或是遙控拍攝,若我們稍移動位置有可能產生對焦點變動,固定閃燈出力這個變數後只剩在D300s 51點自動偵測對焦的拍攝結果
畢竟有些我們想拍稍動態一點的片子這實是很棒的方式
另因離機閃受限於內閃觸發外閃TTL的方向及距離的限制,所購入的無線引閃器只支援閃燈M模式也是一個因素
這個模式麻煩的是閃燈出力的計算 需涵蓋距離,光圈大小, ISO及閃燈本身的GN值 GN x (ISO/100)=閃燈與被攝物的距離 X 光圈,但在數位時代DSLR下很方便,只要試幾個組合大致上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值,待使用久後就會很容易上手
這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即是
在主體亮度由閃燈的M模式固定出力的穩定控制下,當調整快門速度S時可以單獨改變背景的亮度,調整光圈大小A時則能同時改變主體與背景的亮度。
在這幾次拍攝中感受到,因對於自己拍攝的習慣及手法較以現場光為主,因當我們看到一個景一個想拍攝的環境時,當下的氣氛是讓我想拍下來的動機,因而閃燈只是作為輔助補光使用
因而我不喜歡以所謂壓光的方式來表現片子,除非是在一個雜亂的環境下,鏡頭光圈又沒大到足以虛化雜亂背景時才會使用這種手法
(壓光就我所理解應該就是主體的亮度以閃燈高幾格輸出光量,為得主體正確的曝光,因而得縮小光圈亦或是增加快門佳度,借以使主體亮度高於背景幾格,而使人物與背景更有分離出來的感覺
所以我在拍攝時,會將閃燈補到足夠主體亮度下,適當地讓背景光線稍影響主體,而不使主體的閃燈光源太突兀(與環境光源相較下) 可以降低快門亦或是加大光圈但要注意整個光圈快門組合
以上都是一些自己的小小心得與您們分享 對於初哥的我整理這些資訊及想法或許可能會有些不足或是不對的觀念 但一切用意只是將自己這一陣子的心得記錄下來 繼續學習努力 相信能更精進
覺得在飯店幾個場景拍攝下 真的蠻有趣的 對我的挑戰性也不小 各種不同的場景光源 就地取材 這有別於一般攝影師使用的棚內
感覺上所有的人工光源都自己架設並控制的很好 所以只要專心引導被拍攝者並注意其神態互動的感覺再按下快門
相信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我們要去自助旅行拍婚紗 因有很多場景都是我無法事先知道 在它國的教堂或是特色建築物裡拍攝
如何利用現場環境光源 感受現場氣氛是首要任務 閃燈只是輔助性的補足自然光線運用上的限制
希望這次出去能拍些我們自己都很喜歡的片子 ^___^
Brues 10/31 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