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準備
以前自己拍照是"自然派",啥叫自然派? 就是不打燈不補光所以對器材很講究,一定要大光圈,反正硬上就是了
且堅持底片的質感,執著了好一陣子 最常使用的是 Leica M7 + 35/1.4ASPH
另一個系統Nikon,在85mm以下的大光圈鏡頭分別擁有 28/1.4 50/1.4 85/1.4
當然小黑五也沒逃過我的手掌心
漸漸的數位時代來臨,再加上底片沖洗愈來愈不方便,尤其是在嘉義,所以就在這一兩年轉戰了數位系統
其間使用過的鏡頭及器材 這樣進進出出口袋裡的小朋友損傷慘重
而這次顯然不同,要兼顧自助旅行的輕便及自助婚紗拍攝的一定品質,選擇上真的讓我傷了一些腦筋
最終選擇了 D90機身,原先一直考量的 D700 or 5DII 則是太貴及太重而被我捨棄
D90的機身搭配的鏡頭考量了很久,很想來一管 17-55mm f2.8 這曾擁有過的鏡頭
不過長期背在身上真的太重了,且這顆鏡頭以前使用時就覺得變焦過程的機械結構並不是很紮實
所以最終選擇主拍鏡以定焦為主
Nikon AF 20mm f2.8D
購入這顆鏡頭是我搭配D90的第一顆鏡頭,當然這顆也是以前曾短暫擁有搭配我的F100,後來直覺依當時的拍照習慣,太廣了難以駕馭而轉手;
這次是因為搭了DX片幅,焦長需X1.5,這樣的框景的寬邊視角與自己相當喜歡的Rolleiflex FW相當,當然也接近 Natura Black,使用上相當順手。鏡頭感很直覺
AF-S 35mm f1.8G
這顆鏡頭實是DX的不二之選,不近拍的話,並不會有可查覺的變形,即使近拍也覺得還可以接受,主要是色彩很討喜,全開光圈的表現很精彩
AF 50mm f1.8D
這顆便宜超值的好鏡實在是不用我多作說明為啥要進這顆;只是最近一直在思考是否要找個 50/1.4 來替換這顆
以上為主要用來自助拍婚紗的定焦鏡,兼顧輕便及成像品質,只是換鏡頭較煩人,但對於一直是以定焦鏡為主要攝影鏡頭的我來說,也只是習慣了就好了。
因這次紐西蘭規劃了兩個月,除了拍婚紗外,自助旅行仍是個重點,當然需要些拍風景的鏡頭,在此之後就缺少一顆長焦,及一顆超廣角
在我思考及尋找的同時,還是不離輕便及成像品質為主要考量,因此長焦 f2.8定光圈變焦鏡是很想要但絕不會納入購買清單的行列的。
最終選擇了
AF-S 55-200mm f4-5.6G VR
這顆鏡頭兼備了輕便及有一定的成像品質,更擁有價廉的優點,唯二的缺點是光圈較小,塑膠的接環;但N系統裡實在找不到如此輕便且成像品質可以接受的長鏡,畢竟我使用長鏡的機會不多,帶顆輕便,有時要拍些壓縮的山景遠景倒是不失為一個良策啊
超廣角端以輕便價格成像品質能有的選擇實在不多
原先鎖定 12-24 f4 這個焦段,Tokina 或是nikon的鏡頭,然而因AF 20mm f2.8D 這個掛機頭實在太讚了,輕便還有超讚的成像品質及長期培養下來的這視角的感覺,擔心後續掛上12-24mm以後,會懶惰使用20mm這顆鏡頭,鏡頭感漸漸消失;20mm一直是D90的掛機頭,沒有任何不滿
常把它想像當時出國背著一台Rolleiflex fw,所以最終捨棄12-24mm這焦段,如此一來的選擇就更簡單了
11-16mm f2.8 Tokina
超廣角就是這一顆,在以往,我都是買nikon原廠,只有曾經短暫擁有T28-75,一直覺得副廠鏡頭拍出來的感覺都不是我想要的;但就在前一陣子爬了一堆11-16mm的文章,發覺似乎是很不錯的選擇;若用在FX還可以當16mm定焦使用,以這個重量算是相當FX的超廣角定焦,而使用在DX就真是太美妙了
可以把它當 24mm f2.8來使用(這視角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是由於曾與canon 24/1.4相遇一段時間的感受);在20mm(DX下是30mm)這一顆無法表現出片子的衝擊力道的時候,再使用11-16mm這顆的16mm端(DX下是24mm)算是理想的搭配;且11-16mm(DX下18-24mm)也是風景攝影相當好用的超廣角焦段。
鏡頭機身搞定後,再來就是打光了;這是我最不願意面對的事,但卻是得要去學習的。以前自己都很不屑人工光源,這段時間看了一些採光相關的書籍,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及渺小;人是需要敞開心胸,廣納思想才能讓自己更成長,這並不是說我就此喜歡上了人工光源,我仍是排斥,並盡可能的少用,只有在無自然光源可以應用時,我仍有工具可以協助我完成拍攝。
因而我買了一顆閃燈 SB-600,及一個500大洋的五合一反光板
SB-600
這顆燈,雖然遙控時不能當主燈,但是可以離機閃光觸發,價錢也相對便宜,對我來說夠用了,再加自製的柔光罩或是以反光板來反射柔化,效果也相當不錯。
500大洋的五合一反光板
這個打開是80cm,雖然稍微小了點,但主要折起來只有30cm,出國相當方便攜帶。
再來就是買了一個800大洋的反光板夾
這可以固定在腳架上只是在考量是否帶出去,這實在比較麻煩一點,或許會就地取材來支撐反光板。
Benro A069+B-00 腳架
這隻腳架真的是出遊良伴,含球台及快拆板座才1.2kg,使用感覺有點像Gitzo,價格也合宜,大推這隻架子給出遊離不開架子的;B-00球台可承載6kg,若是BH-00M的話,好像僅能承載2.xxkg而己。
測光表
跟大學長借了一個入射式加反射式點測光的測光表
以上就是目前的設備,目前等待若是有找尋到二手的AF 85/1.8D 或是 50/1.4G 不錯的價格的話,應該會將50/1.8 置換掉,畢竟七分身的人像還是會以這顆鏡頭為主。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台對我來說是殺手級的器材,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輕便的機身,不錯的成像品質,仍Panasonic GF1 20/1.7是也
為啥我也注意到了,主要是因它本身是4/3系統,機身沒有反光板,可以轉接leica M鏡,目前手頭上的一顆35/1.4A 也或許可以搭順風車(Leica M9買不起...~_~),那可能就會帶雙系統
Nikon D90 11-16mm, 20mm, 35mm, 55-200mm
GF1 20mmf1.7(給老婆使用), 有需要時再用M 35/1.4 ASPH接GF1 當70mm 的鏡頭來拍七分身人像。雙系統的好處也是當其中一系統掛點了,還有另一系統可以使用... 哈
以上就是最新狀況啦.. 持續更新中
Have a nice day!
Brues 0928/2009 整理
~~~~~~~~~~~~~~~~~~~~~~~~~~~
10/12 2009 器材明細最新版本
機身
Nikon D90 含副廠遙控器
鏡頭
Tokina 11-16mm/2.8, AF 20mm/2.8D, AF-S 35mm/1.8G, AF-S 50mm/1.4G, AF-S 55-200mm/4-5.6G
閃燈
SB-600
腳架
Benro A069+B01
測光表
Sekonic L608
其他
80cm 五合一反光板, 閃燈柔光罩X2(內閃及外閃), 三格漸層減光鏡X1
婚紗人像將會由 AF 20mm/2.8D, AF-S 35mm/1.8G, AF-S 50mm/1.4G 這三顆鏡頭主拍
目前考量購入 D300s 把D90當備機,回國後再二手賣出其中一台,主要擔心出去兩個月中掛了機那就什麼都白搭了... ~_~
Brues 10/12 2009
~~~~~~~~~~~~~~~~~~~~~~~~~~~~~~~~~~~~~~~~
10/30 2009 器材明細最新版本
機身
Nikon D90 含副廠遙控器, D300s 含無線閃燈遙控器RF-602(同時可作為D300s的無線快門控制器)
鏡頭
Tokina 11-16mm/2.8, AF 20mm/2.8D, AF-S 35mm/1.8G, AF-S 50mm/1.4G, AF-S 55-200mm/4-5.6G
閃燈
SB-600
腳架
Benro A069+B01
背包
國家地理 NG 5162
其他
80cm 五合一反光板, 閃燈柔光罩X2(內閃及外閃), 三格漸層減光鏡X1
婚紗人像將會由 AF 20mm/2.8D, AF-S 35mm/1.8G, AF-S 50mm/1.4G 這三顆鏡頭主拍
目前已購入 D300s 把D90當備機,回國後再二手賣出D90,主要擔心出去兩個月中掛了機那就什麼都白搭了... ~_~
Brues 10/30 2009
2 則留言:
老哥
你是來真的?!看起來快要成真了~
一定要把過程記錄下來 永傳子孫阿
CJH
哈... 我也正打算把所有的過程都紀錄下來.. 現在已從器材準備,二手禮服挑選,及練習過程先作一些記錄... ^^
張貼留言